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业内新闻 >> 正文
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报告
来源:  作者:  编辑:管理员  日期:2018-09-12  点击率:997  [我要打印]  [关闭]
摘要:

引题:

关键字:

 

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贵阳市地处长江、珠江两大分水岭地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014立方米/·年,低于1700立方米/·年的世界缺水警戒线。全市岩溶地貌发育充分,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成本高,城市供水以蓄为主,属于工程性、资源性、水质性缺水的中度缺水城市。为贯彻落实中央“节水优先”方针,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贵阳市始终把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作为“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 战略目标重要内容,全面实施综合节水、生活节水、工业节水、生态节水等重点工作,2011年,贵阳市成功跨入“国家节水型城市”行列,但社会发展、城市建设、人口增长、水污染日益严重等原因导致的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大力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节水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完善的水资源保障体系,成为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非常规水资源泛指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资源,主要包含雨水、再生水、海水、空中水、矿井水、苦咸水等,是国际公认的“城市第二水源”,其中再生水具有水源、水量、水质稳定的特点,适合内陆城市开发利用。再生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城市绿化、道路清扫、公厕用水、建筑施工)、工业用水和环境用水(包括河流生态补水)。国家自2002年起先后制定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景观环境用水、工业用水等水质标准。非常规水资源供水模式分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和分散式(建筑中水)。2016年,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全民节水行动计划》;2017年水利部出台《关于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的指导意见》,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关于贵州省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8年《贵阳市新建小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这些文件明确要求,各地需大力推进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实现区域内水资源利用结构优化升级、减轻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压力,减轻城市污水、雨水排放和防洪排涝压力,减少环境污染。根据贵阳市地域及水源特点,可利用的非常规水资源主要为再生水、雨水。

一、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现状

2017年贵阳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总量118.9万立方米/日,按照“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利用”的原则,除南明河下游的新庄污水处理厂一期、二期外,南明河中上游的二桥、花溪、花溪南部、合朋、金阳、青山、麻堤河、小河、白云、龙洞堡、金百、孟关等污水处理厂,以69.9万立方米/日的集中式污水再生利用量主要用于南明河、市西河、陈亮河及麦架河等河道生态环境补水,是南明河等河道生态基流的主要来源我市中心城区“城市再生水利用率”已达58.79%,为改善河道景观环境,构建水生态文明城市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远高于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指标要求(20%),但我市仍存在“污水再生利用用途单一”的问题,因此,拓展污水再生利用用途,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建设是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重要保障。我市结合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重点措施:

(一)以专项规划为引领,确定建设目标

贵阳市先后编制实施了《贵阳市中心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2009-2020年)》及《贵阳市2015-2030年城市节约用水规划》,对城市需水量、用水供需平衡、节水潜力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现有污水处理厂建设及公共建筑分布情况,制定了非常规水资源(污水再生利用,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目标。

(二)大力促进污水再生利用试点项目的建设

为使“污水再生利用用途单一”的问题得到有效地整改落实,我市以规划为引领,将规划目标与各大污水处理厂运营现状相结合,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促进城市集中式污水再生利用示点项目的建成:

1.白云污水处理厂:配套建设有1000立方米/日的再生水处理设施,在厂区外围设置3个取水口,主要用于白云区内市政、绿化及生态补水。

2.龙洞堡污水处理厂:已配套建设1万立方米/日的再生水处理设施,目前仅用于厂区绿化、道路清扫和生产用水。

3.青山污水处理厂:已配套建设1万立方米/日的再生水处理设施。2016年,市水务局积极开展了青山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网试点项目的建设工作,项目沿南明河两岸铺设了约3.3公里的再生水供水管网可向试点项目服务范围内输送再生水量2250.78立方米/日,实现了我市再生水管网配套建设的零的突破。管网沿途预留了河岸公厕、公园水景、居民小区及市政、绿化等再生水专用取水口7个,为有效拓展再生水用途,提供了基础硬件保障。作为贵阳市污水再生利用试点项目,青山污水处理厂再生利用项目建成后,运营使用、效益发挥及试点示范作用尤显重要。今年6月,青山污水处理厂与某房开公司就再生水资源利用签订供需协议,遵循市场协商定价的原则成为贵阳市再生水资源利用商业运营首例实践,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从河道生态补给的“单一用途”实现向建筑施工用水领域拓展,为我市打破“再生水用途单一”、构建再生水价格体系迈出第一步。

(三)部门协同推动我市建筑中水及雨水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市规划局根据《贵阳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加强了对城市新、改、扩建建设项目中水设施配套建设的审查。市住建局编制了《贵阳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2017-2020年)专题研究》,以“渗、滞、蓄、净、用、排”为原则,计划逐年实施海绵型的示范河道、道路、公园、小区等试点项目。市节水办根据《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的相关要求,对城市新、改、扩建项目实施了节水“三同时”审核,须同期配套建设中水或雨水利用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全市形成了较为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合力促进了分散式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的建设。截至目前,已有花果园、中天未来方舟、贵州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4个中水、雨水工程利用项目(详见附件1《严格节水三同时管理,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工程项目建设清单》)建设完成。

(四)以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建筑中水和雨水利用设施的配套建设

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的建设工作,通过抓重点、树典型的方式,挖掘节水亮点,促进中水、雨水利用设施的配套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62家企业、单位创建成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56家市级机关创建为省级节水公共机构,62家个小区创建为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其中具备中水或雨水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截至目前,省林业厅、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22个节水载体(详见附件2《节水载体建设推动雨水及中水设施建设项目清单》),均已配套建设中水和雨水利用设施。

(五)制定《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对策》,为拓展我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用途提供决策参考

为更好地实施规划目标,使建成的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真正发挥试点效应,切实拓展全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途径,2017年市水务局组织编制了《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对策》(以下简称《对策》),制定了再生水厂、再生水供水管网、雨水利用等系统规划,并对项目分期建设,投资估算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投融资运营模式、监管机制及政策建议,为拓展我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用途提供了决策参考(详见附件3《贵阳市中心城区污水再生水厂布局图》)。

二、存在的问题

(一)专项法规、配套政策及技术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市尚未制定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专项法规规章,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建设、运行、监督等方面管理主体不明确,产权、运营、监督单位的权责不清;对新、改、扩建污水处理厂缺乏强制配套建设再生利用设施的法规支撑;相比常规水资源,非常规水资源的收集、储存、输送、处理需要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在行业发展初期尤其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但目前我市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价格等方面尚未出台实质性的政策,不足以调动投资运营的积极性;由于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涉及发改、规划、住建、水务等多个职能部门,各部门编制的专项规划虽不同程度地涵盖非常规水资源利用,但各部门要求配套建设分散式中水、雨水利用设施的标准不统一,中水、雨水利用设施仅满足于“有”的状态,配套建设规模是否合理,未进行标准核验。

(二)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公厕等用水计量不完善

《贵阳市城市供水用水规定》第二十条“市政、城市绿化、环境卫生等公益性用水,由城市供水企业装表计费,定点供应”。《贵阳市市政消火栓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禁止擅自开启市政消火栓取水”。而目前,贵阳市市政、园林、绿化等取用消火栓自来水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未计量收费,占用了宝贵的饮用水资源。据2017年城市供水基层统计数据显示,我市市政园林绿化等用水计入城市免费的自来水量高达6.5万立方米/日,如果用再生水替代6.5万立方米/日的市政、园林、绿化、公厕对自来水的消耗,我市有限的饮用水资源将得到较好的节约和保护,城市节水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集中式再生水厂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市政、园林、绿化、公厕用水还没有形成取用再生水的机制。例如,2017年建成的青山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管网试点项目,沿花溪大道-解放西路-玉厂路-遵义路合围区域范围内及车水路沿线设置了多个取水栓,供周边市政环卫、绿化浇灌及公厕用水,但至今未得到充分利用。再生水完全符合市政、园林、绿化、公厕用水对水质的要求,加之再生水制水成本低,利用经济杠杆形成价格倒逼机制,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长远开发性。因此,要推广使用再生水,首先要在市政、园林、绿化、公厕等方面寻求突破,收紧城市市政、园林、绿化、公厕等用水计量收费的口袋,以推动集中式再生水的广泛使用。

(三)污水再生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尽管我市积极进行了再生水试点项目建设,但截至目前集中式再生水厂屈指可数,再生水供水管网建设更严重滞后。目前我市再生水管网仅处于点对点的局部铺设的起步阶段,不能满足拓展再生水用途的需求,再生水管网建设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发展的主要因素。加之未建立完善的运营及价格体系,使其利用效率较低。我市污水再生利用亟待打破“用途单一”的状况,向“多用途利用”转变。

(四)公众对非常规水资源的认知不足,接受度较低

我市对非常规水资源作为城市“第二水源”进行了宣传,但社会各界对非常规水资源认知仍然不足,同时对再生水的水质安全等问题存在疑虑,参与意识低,使得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推进较为缓慢。例如,国际城小区B组团配套建设有中水设施及入户回用管网,用于居民卫生间冲厕及小区绿化浇洒,但因住户对中水缺乏了解,有误认为是自来水而接用现象,也有对水质安全问题存在疑虑情况,接受度较低,并一致要求物业停用该中水设施,导致该中水设施运行过一段时间后至今再未启用。

三、工作思路及建议

一是我市应尽快建立健全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和管理的各项法规规章,强制配套建设再生利用及输配设施,明确非常规水资源的建设、运营、监督等管理主体,并划分权责职能;研究和出台鼓励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运营管理的优惠政策,建立合理的融资、运营、监管机制,发挥经济杠杆调控作用,形成再生水水价市场定价体系,适当给予再生水生产供给企业的各类扶持,充分调动投资运营的积极性;将非常规水资源与地表水、地下水纳入区域水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在编制全市水资源规划时,注意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并制定统一的分散式中水、雨水利用设施配套建设标准。

二是随着我市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千园之城”的建设,生态景观、园林绿化、公厕等用水量将进一步增大,在实施生态景观、园林绿化、公厕等用水的计量收费基础上逐步引导新建公园广场的景观用水、城市绿化、环卫市政、建筑施工、道路清扫、河道景观、洗车及工业生产用水等领域优先使用非常规水资源。待市场培育成熟后,通过法律法规、经济技术等手段禁止在市政供水管网取水,并推广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方式。

三是建议新建污水处理厂依照《贵阳市中心城区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规划(2009-2020年)》及《贵阳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对策》的要求(特别是今年开工建设的18座污水处理厂),同期进行再生水设施及再生水供水管网的建设。对已建污水处理厂,有针对性地对其建设规模、处理能力及周边区域用水需求等进行技术评估,拟定再生水利用项目的建设计划,例如,已建成的麻堤河污水处理厂的出厂水质稳定达到准四类水质(COD、氨氮)标准,具备升级改造的再生利用条件,并同步建设再生水供水管网系统,以服务二戈寨中南部、南二环等周边区域。

四是持续推进我市节水载体培育、建筑中水及雨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建设。通过联动规划、住建、节水等部门合力构建管控机制,在立项备案、规划许可、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及投入运行等环节,加强建筑中水及雨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要求的审核与把关,引导和约束中水及雨水利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五是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类媒体,对城市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非常规水资源的重要价值和安全性等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大众充分认识开发和利用城市“第二水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传统的用水观念,培养良好的节水意识,主动参与到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我市非常规水资源多用途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城市第二水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巨大。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南明河流域的水环境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通过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法律规章的制定、运营监管机制的健全、扶持政策的建立、信息系统的构建,来统筹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和再生水供水管网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我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充分发挥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撰稿:姚曉霜   审核:赵朗)

 

作者:
编辑:管理员
上一篇:节水办召开贵阳市公共建筑用水单位节水器具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
下一篇:贵阳市节水工作报告
版权所有:贵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 黔ICP备09002408号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市南路110号 邮编:550003
电话:(0851)85608916 85624173 85819321 传真:(0851)85928923
技术支持: 中科恒运股份有限公司